24年1月23日从武汉飞到珠海,是此行的最后一站,这一周多走了南方四个地域,几乎一路伴随着各地的降温,每到一地,当地朋友都提醒着“这几天是我们这里今年最冷的”。在去珠海的飞机上,就把北方的冬装收了起来,等一出珠海金湾机场,又赶紧把薄羽绒服套上,才刚刚好。
酒店就在情侣路边上,放下行囊,去珠海的“2000 Years Hotel”会书友,书友把见面地点安排在了酒店二十层的西餐厅“包”间里,有书友两口子和其闺蜜一起。
书友带来了那套小说抄本,我知道这书有两年多了,和书友两口子接触也有一年半了,中间有一些反复,我能理解,这书对于书友一家寄托了书之外的感情成分。之前,我都是看照片和文字描述,今天,是第一次见到了原书,一部颇有特点的清代白话章回小说抄本,当为孤本,值得后面系统性的研究,先把我匆匆翻阅后,观察到的几处特点介绍下:
1)书名《玉符梦》,精抄本(亦或是稿本),全书共四十八回,内容完整,竹纸,分装十册。
2)牌记叶是手绘在一张“仕女图”的压花纸上,颇精美,之前看照片的时候没发现印花图案。
3)书前面包括多篇不同撰写人落款的序言,字体各异。
4)这些序言多有明确撰写时间,集中在咸丰元年到咸丰六年之间。
5)序言中,大量提到其他的明清小说,例如《金瓶梅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绿野仙踪》、《林兰香》、《镜花缘》等,可见作者熟谙此道。
6)书还包括小说的导读、人物谱等,叙述颇繁复。
7)初观,书的情节等颇受《红楼梦》影响,亦述十二女子事。
8)书中有大量各异的朱泥钤印,其中一方为“王家骧”,书友告知为其先人,乃此书作者。书友介绍其祖籍在山东诸城,此抄本一直在家族内部传承。我查了下,山东诸城,王氏确是大望族,清代多人学而优则仕,而其中曾科举为官者中,有名“王家骧”者,或为同一人,待细考。
9)书中亦有出现“济南”等地域。
10)书中有大量的批注,形式包括:夹批、眉批、回后总批,尤其是回后总批,颇多文字。
11)书中遍布朱笔圈点,亦有部分文字更改。
12)书为馆阁体抄写,字体前后统一,工整圆熟,似一人所为。
晚餐和书友一家叙谈,他们对此书的了解,也只是零星来自家乡奶奶一辈人,信息不多。今年书友回老家过节,希望能多收集些家族信息。
虽然是冬日,但到了珠海,一定要看海,于是,晚上顺着情侣路,一路走去“珠海大剧院”,在夜色中,随着渐行渐近,看着那两个屹立海中的“大贝壳”,一点点变大,加之其球幕上各种画面的不停变化,颇有些奇幻。
24日离开珠海前,去了“珠海博物馆”,也在情侣路附近,面海而立,颇现代感的建筑,就像珠海这座城一样蕴含着蜕变,从一个渔村,到县,到市,到经济特区,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。博物馆里,很古老、很震撼的古代展品并不是很多,毕竟这里不是千年古都,反而,近现代的内容更有特点和趣味,如清末的买办群体、洋务运动等。
离开博物馆,又走马看花的逛了珠海几家书店,大多精美可人,即便如新华书店这样的老一代书店,如今也在走着精品路线。
到珠海,既要看海,也要品尝美食,我对海鲜不是很受用,和书友家吃了一顿后,就重点关照了当地的肠粉、啫啫煲、烧腊、牛杂这些。
自己第一次来珠海,是99年,当时陪着戴教授坐着很慢的铁皮火车,从北京南下,充满激情的戴教授一路和我讲网络、民办教育、世界语和音乐,如今,戴教授已经离开我们有十多年了,他当年为之奋斗的很多东西,都已经实现了,这也是一种告慰吧。
告别大海,告别珠海,抱着书,回家! (记于珠海香洲24.1.24)